当前位置:豌豆文学>历史军事>重生大明万岁爷> 第九十三章 两只手的问题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九十三章 两只手的问题(2 / 4)

“皇上才是学富五车,臣妾不过是班门弄斧。”

朱允炆指了指不远处的亭子,说道:“坐会儿吧。”

亭子外上的牡丹开得正旺,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幽香。

“臣妾替浣衣局所有宫女,感谢皇上。”

骆颜儿对朱允炆郑重行礼。

朱允炆摆了摆手,说道:“要感谢,就感谢皇后吧,这件事与朕无关。”

骆颜儿浅浅一笑,道:“可臣妾听说了,外包乃是皇上的主意。臣妾出身浣衣局,知那是人间苦寒之地,浣衣局能从苦海中脱身,全赖皇上皇后恩泽,她们必然会勤勉织造,不负天恩。”

朱允炆也有些感叹,自己只不过是将外包的构想谈了下,马恩慧竟真的做到了。

不过考虑到皇族衣服清洗安全的问题,马恩慧还是在浣衣局中保留了一个小型的浣衣局,专司皇上、皇后、妃嫔等人衣物,其他皇室衣服,则统一交给了外浣衣局,加强监管便是。

外浣衣局的地点,便选在了荒废的教坊司内,人员是京师中的孤寡妇人。

明初战争死了很多士兵,出现了大量孤寡妇人,这些人中,有多数即失去了丈夫,也失去了儿子,无依无靠,只能通过纺织缝补衣物勉强度日。

马恩慧皇后以后宫名义,招纳孤寡妇人轻役内宫,赏以月钱,即关怀了孤寡群体,又在民间赢得了声望,就连一向挑刺的都察院,也上了几封奏折,赞扬皇后母仪天下,关怀有方。

浣衣局就这样以外包的形式,实质上裁撤了下去。

虽然没有摘牌浣衣局,但如果走入浣衣局的话,则会发现绝大部分房间,已改造为织造工坊与仓库。

因为浣衣局在皇宫之外,进出货物也变得更为便利,节省了不少人力。

当下的医用纱布织造,联承乾宫、景阳宫、永和宫、延禧宫、浣衣局与二王所产,已接近日六百匣,每日参与其中的宫女,超过一千六百人。

若不是民间商队还有一些石油,凡士林怕都要断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