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豌豆文学>历史军事>重生大明万岁爷> 第二百九十六章 放贷利率那点事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百九十六章 放贷利率那点事(2 / 5)

北宋熙宁变法中,青苗法规定:百姓从官府借贷青苗钱的利息,“则二分(利息)者亦常平之中正也”。

这只是官方的,至于民间的,借贷利率就更惊人了。如北宋初年,富人借给百姓的钱,利率高达百分之百,直接翻了一个跟头。

宋太宗端拱年间朝廷下令:“有取富民谷麦资财,出息不得逾倍”。

这个法令的颁布,便是为了遏制当时翻跟头的高利贷,若非这种现象很是寻常,影响恶劣,恐怕也不会引朝廷出手。

元代,斡脱商人更是热衷于放高利贷。

斡脱商人,即蒙古和元朝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,甚至还给借款利息起了个贴切的别名:“羊羔儿息”,敲骨吸髓至极。

《元史·太宗本纪》中记载:“国初官民贷回鹘金,岁加倍。”

百分之百的利率啊!

这是有官方背景的官商,那没有官方背景的富商士绅,其利率之高,可以想象。

明代的利率也不低,“月利百分之二以上”,年利率达百分之二十四以上。

可让黄子澄惊讶的是,朱允炆控制的皇家中央钱庄竟然定下的是年百分之十的利率,如此之低,可谓“惊世骇俗”。

在哪个朝代,也没见过如此低的借贷利率。

按照这个标准,那些原本需要借贷的商人,将会放弃从寺院、道观、富户、私人钱庄中借贷,转向皇家中央钱庄。

而过低的借贷成本,将会催动商业的繁荣。一旦形成存储、借贷的运作平衡,中央钱庄便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吞金兽。

“相对大商业而言,我更担心中央钱庄本身。”

夏元吉严肃地说道。

等中央钱庄成长到一定程度时,必会关联千万人家,若是管理不善,或资金出了问题,那钱庄崩塌之下,国家之根本也会随之动摇。

这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。

黄子澄吞咽了下口说,道:“虽然当下皇家中央钱庄还是一颗小树苗,但其以皇家威信为后盾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