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豌豆文学>历史军事>重生大明万岁爷> 第三百三十五章 奇袭,夺镇南关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三百三十五章 奇袭,夺镇南关(2 / 5)

士不断离开,黄英盘算了下,有些担忧地对张辅说道;“大人只留两百余人是否单薄了些?”

“怎么,你怕了?”

张辅瞥了一眼黄英,黑暗中,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。

黄英轻松地活动了下,回道:“我们俍兵是不懂畏惧的!”

张辅知道俍兵的厉害,但厉害是厉害,张辅却不愿意使用这一批人,原因很简单,这些人虽然听从明廷调遣,战斗力强悍,但他们也有一个致命缺陷:

间歇性听话。

说他们不听话吧,那是不合适的。真需要征调的时候,他们会服从,也会上阵杀敌。

但是!

若是战事惨烈,损失较大,他们认为难以抗住时,便不会听从主官命令,而是自行决断,说走就走……

相对主官的命来说,他们认为自己的命更重要。

这个逻辑貌似也没错……

关键是,张辅自己是主官,若用这一批人当主力,哪天很可能会面临着跑路都没人叫自己的处境。

若是事后想要处置他们,定个临阵脱逃之罪,却又是不可能的。

因为这些兵名义上归于明廷,实际上归属当地土司!

土司制度!

这个古老的制度对于后世很多人极为陌生,充满神秘。

事实上,土司制度的出现,是来源于“羁縻政策”。

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中记载:“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,其义羁縻勿绝而已。”

这就是羁縻政策。

一言而概之,便是朝廷封授少数民族酋长官职,让其表示对朝廷臣服,但朝廷不过问其内部事务。

自秦至宋,历代王朝对于西南少数民族,基本上都奉行的是羁縻政策。

唐代广泛建立羁糜州、县并任用民族酋领为刺史、县令,羁糜政策发展到了鼎盛。

元朝在很多地方办得很糟糕,不得人心,但在羁糜政策上却值得赞佩,也值得肯定。

土司制度的出现,便是始于元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