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豌豆文学>历史军事>北朝帝业> 0181 争给奉养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0181 争给奉养(2 / 5)

,当着宇文导的面选募自己的私军,真的是让人颇感刺激。

尽管世道风气如此,但为上者总是会有集权的需求和欲望,兴许哪根筋搭错了,就能在他的行为中挑出各种错误。

“我倒不觉得是谬赞,凡所知兵者则必量力而行。量人量己,量国量民,若无此诸种思量,虽常胜之将,也只是勇莽下才,成于侥幸,毁于运数,或可恃之斗于方寸,但却不可大事系之。”

宇文导又正色说道:“今年以来,劳民伤治之风渐炽,循小成大之功却乏。之前李郎你遣员告变,台府计议未决,变乱便已平定,可以称得上是近年以来戎治典范。所以我向大行台力荐,李郎可以授大。知你在乡募士扩军,我便来观阵仗,果然风格不违前事,让人欣慰啊!”

听到宇文导这么说,李泰才知道原来自己得任大都督还有对方发声力挺的缘故。

他倒不觉得宇文导这么说是在刻意卖好,必然是真有其事。现在说出来,也只是因为自己的治军思路与之不谋而合,所以才有感而发。

一边起身向宇文导道谢的同时,李泰也不免在心里暗暗将宇文护与之做比较。

这兄弟俩年龄差距并不大,但彼此的性格和对人事的看法却截然不同。

宇文导要更加的老成内敛,虽然出身将门且荣居霸府留守,却并不是一个好大喜功、表现自己的人,相比宇文护的确是更加的稳重周全。

只可惜其人去世太早,没有站上历史舞台中心表现的机会,若在宇文泰去世时由其人接掌局面,可能会少许多血腥残忍、同室操戈的惨剧。

不过李泰之所以合了宇文导的心意,也的确是凑巧,他何尝不想大手一挥、招兵数万啊,毕竟兵精跟兵多又不冲突,关键是养不起。

而且招募兵员太多的话,单单跟州郡扯皮部曲户籍归属就挺麻烦,起码在宇文导这里,他就明确表示不希望太多籍户入军。

两人这里谈话告一段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