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豌豆文学>历史军事>北朝帝业> 0187 关西道门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0187 关西道门(2 / 5)

不再满脸厌恶,赶紧又作拜道:“小民资质愚钝,虽未受箓授法,但追从上师数年,学成一身搏击之技。若大都督肯包容前错,庇护族亲不受乡仇虐害,小民愿捐身报效、至死无贰!”

听到这年轻人自陈师承,李泰不免眸光一亮,没想到随便审问一下,倒是挖出一个宝贝。

南北朝佛教昌盛,后三国都有侫佛之举,相对而言,道教就显得有点低调。南朝尚有陆修静、陶弘景等为代表的天师道传承,但在北朝,道教则更显式微。

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便是北天师道的寇谦之,在北魏太武帝灭佛崇道时期很是风光,甚至北魏皇帝一度都要公开受箓,搞点君权神授的仪式。

但随着寇谦之这个领袖去世,再加上主张灭佛的崔浩牵连国史桉、整个清河崔氏几遭灭族,北天师道便更加式微,几近传承断绝。

楼观道也是北朝道教的一个源流,其代表人物便是陈宝炽,因其道门宗师的身份,就连西魏皇帝元宝炬都将之引为上宾,在关西也拥有颇多信众。

后来周武帝宇文邕以三教辩论为灭佛前奏,便是以这一脉楼观道传承作为佛教对手,虽然道佛并禁,但总体上还是以打击沙门为主。

到了唐代尊崇道教为国教,并以老子为其宗流源头,便是结合了楼观道与南天师道的经义教规塑造了理论体系。

李泰也常思考为什么这一时期的道教不太经打,是缺了上层的支持还是下层的组织?

虽然北朝多胡人政权,但崇道的皇帝不是没有,崔浩之类的世族代表们对道门也颇推崇,讲到下层组织结构,天师道前身的五斗米道简直就是组织动员群众的典范。

但优点有时候也是缺点,道教的传箓体系过于严整周全,若任由发展必然会遭到当权者的猜忌,诸如太平道、天师道起义等等。而且道教的经义传承和礼仪程式过于复杂,不利于在底层广泛传播,有点曲高和寡的意思。

沙门则不然,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