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豌豆文学>历史军事>君临战国> 第0719章 文化导向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0719章 文化导向(1 / 4)

辰凌回到燕国已经一个月了,天气由春季转为仲夏,各地农耕基本忙完,青苗茁壮,郊外到处是农家忙碌的场面,辛勤劳作,日出夕归,和平的环境,给百姓带来一种祥和安逸。

燕国暂时没有战事,征兵役也没有那么紧迫,大部分劳动力留在了乡村田野,由朝廷和地方机构组织民力开垦荒田,修筑河堤,铺路修道,把各乡村的山路和大路都连通起来,便于车马行走。

等农田的活忙完,许多富余的劳动力可以进入城外的坊市打工,有的是每日结算工钱,有的是三日一结算,农夫们赚取一些闲钱外快。

和平的环境,使得燕国朝政稳定,经济得以发展,草原与燕地的贸易频繁,以乌兰察布的自由坊市为前沿,自由贸易区的货物交换,使得草原部落上的毛皮、兽骨、牛羊、马匹等,得以向中原输送贸易。

这样一来,燕国赚取差价和关税,获利不少。

辰凌督促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律法的同时,对文化格外看重,要控制燕人的思想,让更多的民众接受燕国的新政,必须把文化坐起来,形成独特的燕国文化,使万宗同源,趋于向燕国靠拢,这样使天下人都觉得燕文化,丰富而潮流,纷纷效仿,归附之心自然就强烈了。

等到诸侯国人,都不排斥燕文化,甚至欣欣向往的时候,会自发移民、迁徙来到燕国生活,即使将来燕国消灭其它诸侯国,那些国家的子民,也不会太排斥,这就是文化的同化力量。

辰凌找来太学院一些教授,还有文华殿的一些学士,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,第一是简化复杂的燕篆体,向隶属过渡,笔划繁多的字,要削减一些,文字太繁杂,不容易全面接受和应用。

第二,以训诂的方式,对文字进行注音和反切,解释每个字的来意、寓意等,做成燕氏字典,对常见字和生僻字统一按照音韵或笔划的形式,进行编辑成典册。

第三,撰写太学报、大燕日报等,对于学术、国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