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豌豆文学>历史军事>晚唐浮生> 第四十七章 遗留问题之二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十七章 遗留问题之二(1 / 7)

十月十六日,邵树德最后巡视了一遍疏勒城,然后下达了两个命令。

第一道是将疏勒王宫改为官学,分经学、武学两部分。

经学教化百姓,朝廷的老招数了,无论内地还是边疆,都不遗余力。

儒学固然有这样那样的缺陷,但它提倡的政治伦理却是如今这个天下非常需要的。再差,总比“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”好吧?

其实也不用担心儒学影响到社会风气。

事实上决定风气的因素很多,并不止儒学一个。唐代儒学也挺兴盛的,不妨碍人家打打杀杀,同时对上突厥、契丹、南诏和吐蕃,四面开战。

关键是不能让儒学一家独大,不能让科举出身的官员垄断官位,这才是核心。

就让夫子们好好教化一下蕃人,让他们守点规矩,也能减少点造反的几率。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,何乐而不为呢?

武学则是一以贯之的政策。

挑选边疆蕃汉子弟,学成之后调入禁军,加强边疆地区与中原的联系,也给本地人一条出路。

他不替你扛枪,就要替别人扛枪,这是很明白的事情。

邵树德下达的第二道命令是组建疏勒行营。

行营统帅的人选颇费思量。

本来他打算从新一批抵达的禁军中挑选大将出任的。但杨亮主动请缨,迫切要求留守疏勒,总领大军,连家都不愿回了。

按他的说法就是,家里婆娘一大把年纪了,孩儿们也各自成家立业,没什么好挂念的,不如留在西域,为圣人拼杀。

说白了,就是个纯粹的武夫,想打仗。

“明年再打草谷,怕是没这么简单了,杨卿可有什么方略?”车队已经出发,浩浩荡荡,直向北进发,邵树德站在驿道边,牵着马儿,问杨亮对策。

“无外乎声东击西。”杨亮说道:“今年突厥、葛逻禄、回鹘等部抢了不少东西,兴致正高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