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豌豆文学>游戏竞技>知否:我,异姓王,明兰舅父> 第二百四十五章:卫家嫡长女卫静姝,嫡长子卫弃疾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百四十五章:卫家嫡长女卫静姝,嫡长子卫弃疾(1 / 6)

包孝肃耗尽最后心血写了份劄子,名为《上皇帝言朋党书》。

全篇共计三千七百字。

由其子代写,功成后,包孝肃昏迷不醒。

御医诊脉,说包孝肃生机已断,就在这几日了。

此刻,宣政殿内。

朱总管将‘上皇帝言朋党书’双手呈递给赵祯,并且将包孝肃命不久矣之事说出。

赵祯感慨万千,道:“包卿真乃社稷之忠臣。”

他暂时未将这劄子公之于众。

七月三日,包孝肃与世长辞。

卫渊得知此消息唏嘘不已,

“前世历史上,有个包青天,乃是嘉佑七年去世。”

“此世与宋朝颇为相似,包孝肃较于包拯,也不过相隔一年光景离世。”

“而且,诸多人物也都能与宋朝不少名人相似甚至重叠.”

“除了时间线有些错乱真不知将来何去何从。”

如果大周真的是大宋,他倒是没有那么多忧虑了,毕竟,此时之大宋,至少还能维持许久太平。

但大周不是大宋,更像是宋、明结合,也不知,有生之年,会不会发生‘靖康耻’那样的事情。

包孝肃去世第二日,朝议,赵祯以包孝肃生前遗折为由,将种谔升为‘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’。

杨怀仁继续留在京城,任步军司副指挥使。

至于那劄子中对于朋党之争的各种利害描述,赵祯却未说出。

未平息武将心中怒火,赵祯又采纳卫渊的意见,任宁远侯顾廷烨为渭州团练使。

在对夏一战中,顾廷烨战绩突出,但也不足以任团练使,这都要归功于种、杨二人的吃亏与卫渊的推波助澜。

解决完延边一战的功臣赏赐一事,党争并未结束。

原先是文武之争,现在倒是没武将什么事了,但清流与望族,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恩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